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 构筑“稳定、经济、清洁、安全”能源供应体系 深化能源领域改革,全国能源工作会议2月5日在京闭幕,这是我国17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性能源工作会议。在我国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情况的形势下,这次会议备受关注。
锻造可持续保障的能源链条
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,是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障。
2008年的能源形势,经历了过山车般的“梦幻起伏”。上半年,从“油荒”、“电荒”的不时出现,到煤价、油价的持续飞涨,令人印象深刻。煤、电、油、气、运的一度紧张,使能源供应这个“瓶颈”在经济运行中再次突显。然而,能源形势的迅速变化让人始料不及。从2008年三季度起,“油荒”、“电荒”似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相对“过剩”,煤炭、石油价格也一路下滑,能源消费需求下降,能源企业效益减少,能源投资增速放缓。
2008年,全国煤炭消费量、全社会用电量、原油表观消费量年度增幅,同比分别回落1.6个百分点、9.57个百分点、2个百分点。同时,全年煤炭、石油天然气投资增幅分别比前三季度下降8个百分点、17.4个百分点。
近年来,能源供应始终是制约我国经济建设的突出问题。专家指出,利用当前扩张性的政策环境,推进关系全局和战略安全的能源投资,既可以有效拉动内需,又有利于锻造能源长远保障的链条,增强能源整体抗风险的能力。
让能源结构更加合理
当前,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,煤炭消费所占比率约为70%,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。我国煤炭消费量世界第一,煤炭的大量开采利用,带来的环境、运输等问题日益严重。
过于依赖煤炭的能源结构,给能源安全供应带来很多问题。“能源供需形势的相对缓和,为结构调整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。”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、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指出,2009年要把结构调整作为能源工作主线。
电力工业结构调整,被列在2009年我国能源工作的首位。根据部署,新一年国家将在推进大型煤电基地建设、推进电力工业“上大压小”的同时,大力发展核电和再生能源,不断提高清洁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。
用改革促进能源行业健康发展
2008年底,由于主要供煤企业与五大发电集团在电煤价格上互不相让,历时7天的2009年全国煤炭产运需衔接合同汇总会未能打破近年来煤电博弈的僵局,双方一单未签。
中国煤炭运销协会负责人对此直言,煤电双方僵持不下的原因根本不在于价格,而是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身处市场和计划两种不同体制的博弈。“市场煤”和“计划电”之间矛盾突出,煤炭行业内部也存在着“合同煤”与“市场煤”的“双轨制”。而且,由于大煤矿集中度不高,小煤矿多、散、乱,国家对煤炭生产供应的调控能力受到限制。
在石油方面,2008年国内国际价格曾一度严重倒挂,影响了市场供应。
“电煤供应紧张,国内局部时段油荒,都与现行体制机制和财税价格体系有很大关系。”张国宝指出,受各方利益影响,继续推进改革难度很大,但如果不推进改革,这些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。金融危机发生后,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减小,有利于理顺能源产品价格关系。
业内人士指出,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,构筑“稳定、经济、清洁、安全”的能源供应体系,深化能源领域的改革是必由之路。